在我的文章中,自認為那些不錯的句子都是一字一句認真苦摩出來的,但奇怪的是,其中最令我滿意的文筆卻並非如此。往往是,熬了很久,苦了很久,頭腦已經有些迷糊,心志已經有些木然,杯中的茶水又涼又淡,清晰的邏輯已飄忽窗外,突然,筆下來了一些句子,毫無自信又不能阻止,字跡潦草地任其流瀉,寫完也不會細加捉摸,相去改動又沒有了心緒,誰知第二天醒來一看,上上下下都不如這一段精彩。

這種情況多次反覆出現之後我終於學會等待。等待不是不寫,仍然一字一句認真推敲,但心底明白,再推敲也推敲不出那樣的段落,全部推敲只是等待,等待著那個時刻出現。

人們習慣把這樣的情形說成是靈感。


以上摘自《余秋雨 臺灣演講》寫作感受


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,需要寫些什麼來美化產品的意境,
但由於近幾年的重心已經不在寫作很久,
要提筆時,心中毫無漣漪,無從下筆,
老闆也拿徐自摩的巴黎鱗爪中的幾段文句來訴說需求與意境,
雖然知道目標,由於近幾年都把天賦轉移到符合工作所需的技能上面,
自然就忽略了這樣的怡情雅興,
本想找找山居筆記,卻發現我有的是台灣演講,
又在信手翻翻的情形下,
發現了這篇好久不見的文章,
原本頓塞的腦袋忽然波動了起來,
就如某人說過的,記憶就是像是抽屜裡的資料,只是因為時間久了,太久沒開,導致抽屜卡住,所以才想不起來,
只是多年後又重讀余秋雨的文章,
他的文章總是可以給人許多想法和感受,
大師的作品就是能在不同的時間與時代的演進,仍然保有它的魅力,
Classic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0o0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